人工智能與傳統(tǒng)刑法的裂變場域

時間:2017-10-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信息社會、大數據時代正在全面鋪開,網絡社會加速形成,開始深度影響人類社會生產生活。

信息社會、大數據時代正在全面鋪開,網絡社會加速形成,開始深度影響人類社會生產生活。而今,基于信息網絡技術形成的人工智能,已處在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風口浪尖,對人類生產生活與交往方式產生顛覆性影響。

社會形態(tài)的大變革,使法律制度作為人類社會文明的產物,面臨人工智能的極大挑戰(zhàn)。刑法是社會控制的手段,正在被純粹“物化”,成為“智能時代”與“智能人”統(tǒng)治與駕馭“人”的制度工具,侵蝕傳統(tǒng)刑法體系中“人”的主體性。同時,具有超人類屬性的人工智能隱藏不可估量的重大制度性風險,甚至直接危及人類的自身安全與主體地位?,F行刑法制度的社會基礎、存在意義、任務安排、功能設定等內容,可能正在經歷一場裂變,逐漸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社會與刑法”。為此,當代刑法應作出敏銳的理性回答。

人工智能與傳統(tǒng)刑法的裂變場域

人工智能時代絕非“紙上談兵”。智能量刑、智能刑法運行體系等個別性的刑法蛻變跡象相繼出現,初步揭開了智能時代下當代刑法何去何從的面紗。

(一)智能量刑系統(tǒng)的探索前景。電腦量刑一度備受關注,我國不少地方司法機關也在試驗電腦量刑系統(tǒng)。在人工智能時代,借助大數據流量與智能算法,“用鼠標點擊出自動化判決”,正在超越法律經驗與人腦智力之間的技術壁壘,成為解決量刑規(guī)范化的技術嘗試,是電腦量刑的智能升級版。

2016年10月,歐洲科學家打造出人工智能“法官”,可以輔助量刑。2017年7月,我國“國雙”檢察院線產品推出定罪量刑輔助系統(tǒng)。根據給定資料、結合法律法規(guī)和既往案例,自動推送定罪和量刑建議。人工智能為量刑規(guī)范化注入“智能”力量,“智能化”甚至可能成為量刑公正的新評價標準。

網絡“智能犯罪”形態(tài)仍在增量,智能量刑系統(tǒng)的市場需求也將擴充,“智能量刑”時代或將到來。但難題在于:如何借助智能技術,將人類語言、思維、經驗等法律知識,遵循人類社會信賴的公正標準與要求,通過自動解碼,將網絡語言轉換成可以人類識別的電子信息。否則,“智能量刑”背后的“技術暗箱”操作與“流水線”生產方式,隱藏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二)智能刑法運作體系的孕生。得益于司法數據公開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人工智能+法律”的應用井噴不止。在法律檢索、法律文件審核、法律咨詢等方面,人工智能催生的“法律科技”正攪動法律服務市場,其中,智能刑法運作體系已走在前端。2016年,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律師(“協(xié)助展開法律研究的人工智能律師”)ROSSIntelligence橫空出世。我國也正在探索智能(智慧)檢務、開發(fā)智能律師系統(tǒng)、設立智能法院、開發(fā)智能刑事辦案系統(tǒng)。

當前,人工智能系統(tǒng)+刑法應用系統(tǒng)作為輔助手段,不僅可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可通過屏蔽人情、關系等案外壓力使司法判決更符合邏輯與法條本意。但其難點在于:(1)計算機語言與人類自然語言的無縫對接,如果計算機語言無法轉變成人類自然語言的形式,刑法的智能化意義不大。(2)智能系統(tǒng)如何按照人類的思維與情感等要求定罪量刑,而非單純按照系統(tǒng)設定或通過學習得出標準答案,真正實現定罪量刑的智能化。(3)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必要且有效的監(jiān)管,使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具有可視化與可知性,避免“技術暴力”。(4)對人工智能系統(tǒng)控制的數據、信息等進行保密,規(guī)范數據的采集、提供、存儲、使用等行為。(5)明確智能法律體系的“法律職業(yè)人資質”問題,如是否需參加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法律職業(yè)等級認定、司法責任制等。

(三)無人駕駛與交通事故犯罪的胎變。無人駕駛技術(汽車)是當前最成熟的應用領域。這對傳統(tǒng)交通事故犯罪的影響有:一是“人”已不實質參與駕駛行為,“人”作為駕駛主體虛化?!叭恕蓖司佣€,使刑事責任主體無從可尋,“無行為則無犯罪”原則失靈。二是基于“允許的風險”而作出的風險分配責任體系,在智能駕駛環(huán)境下失靈。畢竟查證“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觀罪過是技術上的偽命題。一律追究智能服務提供者的刑事責任,是將技術作為“替罪羊”的倒退,是過度依賴替代責任的偏執(zhí)之舉。

在智能駕駛時代,交通肇事罪的行為主體由“人”全部變成潛在的“被害主體”,導致傳統(tǒng)的肇事者消失,一并殃及刑事歸責與制裁環(huán)節(jié),但完全轉嫁到智能技術或智能汽車提供商顯失公平。同時,“人”脫離具體的駕駛行為,“危險駕駛人”在一定范圍已不存在,而完全是智能機器的行為,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基礎可能隨之動搖。單純作為允許的風險對待,雖符合“技術中立”的導向,卻縱容過高的刑法風險,忽視被害人的利益保護。為此,應明確智能汽車的使用者、所有者、提供者、制造者的責任歸屬與分配問題,而不應由某方單獨承擔替代責任。

(四)智能醫(yī)療與醫(yī)療事故犯罪的虛化。在智能醫(yī)療技術背景下,對醫(yī)療事故罪這一典型的業(yè)務過失犯罪而言:嚴重不負責任的醫(yī)療主體可能不是具體的醫(yī)務人員,而是智能技術或智能機器人,責任主體出現模糊化;智能醫(yī)療技術內在的不確定風險是新變量,嚴重不負責任與醫(yī)療事故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更難,運用傳統(tǒng)的因果關系可能失效。與此同時,醫(yī)療系統(tǒng)加速高度智能化,使醫(yī)療人員的主導地位相對下降,智能醫(yī)療行為的可替代性增強,法定醫(yī)療主體的身份專屬性迅速下降,直接沖擊非法行醫(yī)罪的立法基礎。是否取得特定醫(yī)療職業(yè)資格的主體身份專屬性明顯淡化,智能醫(yī)療業(yè)務過失作為犯罪的處罰條件升高,“智能人”的醫(yī)療行為與醫(yī)療過失事故之間的證明難度遞增,使非法行醫(yī)罪規(guī)制難以有效介入智能醫(yī)療業(yè)務過失行為。

(五)智能創(chuàng)作與著作權犯罪的調試。據報道,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可以自主創(chuàng)作作品,包括譜寫流行歌曲、撰寫小說、電影劇本、繪畫和生成詩篇和散文等。這使“人”是法定著作權主體的常識遭遇質疑。對于智能機器人作品的版權問題。有觀點認為,智能機器人遠未達到“人”的創(chuàng)作能力,無法取得著作權,可以參照職務作品或雇用作品的規(guī)定,由創(chuàng)制機器人的“人”享有和行使。另有觀點認為,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仍是應用算法、規(guī)則和模板的結果,不能體現創(chuàng)作者的獨特性,不能被認定為作品。

智能機器人可以獨立創(chuàng)作,使權利主體、權利形態(tài)、權利使用方式等發(fā)生變動,沖擊傳統(tǒng)著作權犯罪的立法基礎。比如,被害人可能是智能機器人,犯罪對象包括智能作品,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構造迥異,智能作品被侵害的危害樣態(tài)及評價標準趨于電子化。這將倒逼著作權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網絡化調整。

人工智能與刑事歸責原則

在人工智能社會中,人與人類社會極可能面臨重大挑戰(zhàn)?!叭藢ψ约旱男袨樨撠煛薄叭嗽谏鐣袡C體中的責任”“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等社會倫理觀或將修正。智能機器人如何兌現“自我擔責”、何者可以對“智能人”依法歸責、智能社會的“歸責意義”等更無從談起。人工智能引發(fā)傳統(tǒng)倫理觀的變更,對刑法的滲透與侵蝕也將進一步動搖刑事歸責體系。

在實踐中,智能機器人引發(fā)的危險行為,既包括智能系統(tǒng)的技術危害,也包括智能系統(tǒng)作為工具時被非法利用或濫用引發(fā)的危害,更包括作為獨立主體的內在風險。對于刑事歸責問題,有以下思路值得考量:(1)技術中立原則。人工智能技術具有相對的中立性,不宜過度苛責技術的危險性。應對利用或濫用技術或“智能人”直接歸責。

(2)基于產品責任的刑法替代責任。機器人仍可以視為是科技產品,借鑒民法中的產品責任,對網絡制造者或服務提供者進行歸責,是“替代責任”。

(3)基于監(jiān)督義務的業(yè)務過失責任。在過渡期人工智能仍由“人”發(fā)明與使用,制造者與使用者負有相應的監(jiān)督義務,網絡監(jiān)督過失的刑事歸責模式有其用武之地。

(4)基于獨立主體的罪過責任?!爸悄苋恕弊鳛槲磥愍毩⒌男滦托谭ㄖ黧w,應對其罪過承擔相應的責任。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