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04-10 09:20:00來源:yangliu
[/align]
圖1所示為GTR驅(qū)動感性負載時的開關波形。不難看出,在開通和關斷過程中的某一時刻,GTR集電極電壓uc 和集電極電流 ic 將同時達到最大值,因而瞬時功耗也最大。加入緩沖電路,可將開關功耗轉(zhuǎn)移到相關電阻上消耗掉,達到了保證器件安全運行的目的。
典型復合式緩沖電路如圖2。當GTR 關斷時,負載電流經(jīng)緩沖二極管D向緩沖電容C充電,同時集電極電流 ic逐漸減少。由于電容C兩端電壓不能突變,所以有效地限制了GTR集電極電壓上升率dv/dt,也避免了集電極電壓uc 和集電極電流 ic 同時達到最大值。GTR集電極母線電感以及緩沖電路及其元件內(nèi)部的雜散電感,在GTR開通時儲存的能量1/2 LI2,這時轉(zhuǎn)換成1/2 CV2儲存在緩沖電容C中。當GTR 開通時,集電極母線電感以及其他雜散電感,又有效地限制了GTR集電極電流上升率di/dt,同樣也避免了集電極電壓uc 和集電極電流 ic 同時達到最大值。此時,緩沖電容C通過外接電阻R和GTR開關放電,其儲存的開關能量也隨之在外接電阻和電路、元件內(nèi)部電阻上消耗掉。如此,便將GTR運行時產(chǎn)生的開關損耗,轉(zhuǎn)移到緩沖電路,最后在相關電阻上以熱的形式消耗掉,從而保護了GTR安全運行。
[align=center]
圖3 GTR電流、電壓關斷波形[/align]
緩沖電容C容量不同,其緩沖效果也不相同。圖3畫出了不同容量下GTR電流、電壓關斷波形。圖3(a)為無緩沖電容時的波形,圖3(b)為緩沖電容C 容量較小時的波形,圖3(c)為緩沖電容C 容量較大時的波形。不難看出,無緩沖電容時,集電極電壓上升時間極短,致使電流、電壓同時達到最大,因而瞬時功耗最大。緩沖電容C 容量較小時,集電極電流下降至零之前,其電壓已上升至電源值,瞬時功耗較大。緩沖電容C 容量較大時,集電極電流下降至零之后,其電壓才上升至電源值。瞬時功耗較小。
[align=center]
圖4 通用的三種IGBT緩沖電路 [/align]
3 IGBT緩沖電路
通用的IGBT緩沖電路有三種形式,如圖4 。圖4(a)為單只低電感吸收電容構成的緩沖電路,適用于小功率IGBT模塊,用作對瞬變電壓有效而低成本的控制,接在C1和E2之間(兩單元模塊)或P和N之間(六單元模塊)。圖4(b)為RCD構成的緩沖電路,適用于較大功率IGBT模塊,緩沖二極管D可箝住瞬變電壓,從而能抑制由于母線寄生電感可能引起的寄生振蕩。其RC時間常數(shù)應設計為開關周期的1/3,即τ=T/3=1/3f 。圖4(c)為P型RCD和N型RCD構成的緩沖電路,適用于大功率IGBT模塊,功能類似于圖4(b)緩沖電路,其回路電感更小。若同時配合使用圖4(a)緩沖電路,還能減小緩沖二極管的應力,使緩沖效果更好。
[align=center]
圖5 采用緩沖電路后IGBT關斷電壓波形 [/align]
IGBT采用緩沖電路后典型關斷電壓波形如圖5 。圖中,VCE起始部分的毛刺ΔV1是由緩沖電路的寄生電感和緩沖二極管的恢復過程引起的。其值由下式計算:
ΔV1=LS×di/dt (式1)
式中LS為緩沖電路的寄生電感,di/dt為關斷瞬間或二極管恢復瞬間的電流上升率,其最惡劣的值接近0.02 ic (A/ns)。
如果ΔV1已被設定,則可由(式1)確定緩沖電路允許的最大電感量。例如,設某IGBT電路工作電流峰值為400A,ΔV1≤100V,則在最惡劣情況下,
di/dt=0.02×400=8(A/ns) 由(式1)得
LS=ΔV1 /(di/dt)=100/8=12.5(nH)
圖中ΔV2是隨著緩沖電容的充電,瞬態(tài)電壓再次上升的峰值,它與緩沖電容的值和母線寄生電感有關,可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值。如前所述,母線電感以及緩沖電路及其元件內(nèi)部的雜散電感,在IGBT開通時儲存的能量要轉(zhuǎn)儲在緩沖電容中,因此有
1/2LPi2=1/2CΔV22 (式2)
式中,LP為母線寄生電感,
i為工作電流,
C為緩沖電容的值,
ΔV2為緩沖電壓的峰值。
同樣,如果ΔV2已被設定,則可由(式2)確定緩沖電容的值。
標簽:
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ǎng)(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zhuǎn)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nèi)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zhuǎn)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相關資訊
產(chǎn)品新聞
更多>2025-10-22
2025-10-17
2025-10-11
2025-10-09
2025-09-23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