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3:40:46來源:機器人在線
特別是在萬物互聯的趨勢下,智能傳感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智能制造的基礎,智能傳感器已悄然應用于各行各業(yè)。
傳感器的發(fā)展被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結構型傳感器出現,始于20世紀50年代,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
第二階段固體型傳感器逐漸發(fā)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這種傳感器可分別制成熱電偶傳感器、霍爾傳感器等,利用材料的霍爾效應、熱電效應。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
第三階段智能型傳感器出現并快速發(fā)展,由20世紀末開始。它是當前傳感器的主流。能夠對外界信息具有一定數據處理、自適應、自診斷以及檢測能力,是計算機技術與檢測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智能傳感器是集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件算法、傳感單元、通信芯片等于一體的系統(tǒng)級產品,它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存儲、信息交換、信息處理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電路。
計算單元根據設置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傳感單元負責信號采集,然后通過網絡接口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智能傳感器的基本結構一般包括傳感單元、計算單元和接口單元。智能傳感器的實現可以采用模塊式、集成式或混合式等結構。
傳感器技術是智能制造的基石。在當今智能時代的推動下,高性能、高可靠性、多功能、復雜的自動測控系統(tǒng)和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的興起和發(fā)展,日益凸顯了快速發(fā)展具有感知和認知能力的智能傳感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傳感器應該具有如下功能:
1)自校準、自標定和自動補償功能;
2)自動采集數據、數據處理功能和邏輯判斷;
3)自調整、自適應功能;
4)一定程度的存儲、識別和信息處理功能;
5)標準數字化輸出或者符號輸出功能、雙向通信;
6)算法判斷、決策處理的功能。
智能傳感器實現這些功能的中心技術是傳感材料、MEMS芯片、驅動程序和應用軟件。尤其是MEMS芯片,已經成為智能傳感器的重要載體,由于其重量輕、功耗低、體積小、可靠性高以及與微處理器的集成。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顛覆傳統(tǒng)加工!維宏VHTube一鍵實現變徑...
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性能躍升20%!維宏NK300CX Plus數控系統(tǒng)...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