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選擇與管理:組織、流程和系統(tǒng)
文:文 / 劉寶紅2025年第四期
導語:對于供應商管理的一系列誤區(qū),其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能力:選好供應商,是提高首發(fā)命準率,督促、 幫助供應商持續(xù)改進,管好后續(xù)績效;而管理能力,又是組織、流程和系統(tǒng)的三位一體,提高供應商選擇與管理能力,就得在這 三方面著力。
在一個公司里,究竟是哪些職能部門在跟供應商打交 道?負責商務的采購部門、負責品質的質量部門、還有負責技 術的設計部門,這三“兄弟”的利益訴求一致嗎?——實際上是 不一致的。這不,采購在威脅供應商,說:我知道你今年能 夠給我5個點的降本,但就是不給,那以后的生意就不麻煩你 了,意思是“要淘汰供應商”。但設計那邊呢,新圖紙出來要 趕快打樣驗證,誰打樣快?當然是老供應商,因為他們熟門熟 路,這不,圖紙就隔墻扔給這些老供應商了。質量部門邊看邊 盤算:你們兩個職能部門在那“掰手腕”,但不能犧牲我的質 量標準喔。
就這樣,三“兄弟”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就形不成合力; 沒有合力,就不能形成戰(zhàn)略;沒有戰(zhàn)略,注定會出現(xiàn)兩種情 況: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局部利益犧牲全局利益,沒法實 現(xiàn)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跟供應商博弈時也被各個擊破。
那么,誰來協(xié)調這三“兄弟”的利益訴求呢?——那就是 采購部門。道理很簡單:供應商是采購的供應商。這個時候你就會想,如果我的采購員平均只有兩年的工作經歷,有沒有能 力站在資深的研發(fā)和質量工程師面前,承擔領導力的角色,侃 侃而談供應商戰(zhàn)略?現(xiàn)在你明白了:公司有組織問題,得找更 資深的人來負責供應商戰(zhàn)略。
1 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
企業(yè)一般都認識到,銷售要與客戶“掰手腕”,需要經驗 豐富、能力突出的資深員工。采購人員嘛,花錢的事,誰干不 了呢?但其實,采購對外要與強勢供應商“掰手腕”,對內要 協(xié)調跨職能部門的訴求,同樣需要能人。我不是說訂單處理需 要十年、八年的工作經歷,但負責供應商關系的人一定要有相 當?shù)慕涷炁c領導力,因為經驗不可替代:你沒吃過那么多年的 “飯”,受過那么多的“苦”,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位。
有一次,我到一個百億規(guī)模的制造商那里,發(fā)現(xiàn)他們有 七、八十個采購員,平均工作經驗只有兩年多,很多是大學 剛畢業(yè);而他們的供應商呢,很多都在海外,規(guī)模大、技術優(yōu)勢明顯,供應商關系復雜,供應鏈管理難度高,不是這樣的年 輕團隊所能應對的。供應商呢,基本上處于沒管理的狀態(tài):交 期長、價格高,質量問題也不積極解決,整個采購團隊疲于應 付,催貨成常態(tài),按下葫蘆起了瓢。
要提高供應商選擇與管理能力,就需要在組織、流程和系統(tǒng)這三方面著力?! ?/p>
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很年輕,是個70后、白手起家。當我 解釋了供應商負責供應鏈上70%的增值活動,為什么這樣稚嫩 的團隊無力負責這么重要的業(yè)務時,他理解了,當場拍板招聘 10位更資深的采購經理。在一個四五線城市,10個采購經理 的成本大概每年也就三四百萬,而這10個人到位之后,只要 從那40億的采購額中擠出一滴水,一年可要省多少錢,還不 要說供應商交付、質量和服務上的績效改進了。
講完了組織,我們來說系統(tǒng)。系統(tǒng)就是信息系統(tǒng),相當 于企業(yè)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在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構成 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包括:
· 信息系統(tǒng)給我們工具——你是用Excel還是ERP做生意, 效率大不一樣;
· 信息系統(tǒng)給我們反饋信息,以判斷組織和流程的運作是 否正常;
· 信息系統(tǒng)在固化流程——企業(yè)的基本流程,比如訂單處 理流程,其實是固化在信息系統(tǒng)里,而信息系統(tǒng)不健全,往往 是基本流程沒法固化的一大根本原因。
有些企業(yè)的信息系統(tǒng)能力不足,連花了多少錢都不知 道。有一次我到一個大型企業(yè),問他們最大的供應商是誰?大 家異口同聲道:華為。那去年跟華為花了多少錢?大家就都面 面相覷。這是個幾千億的大公司,在全國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都有一級分公司,下面有更多的二級、三級子公司,信息化水 平大不一樣,有的在用ERP,有的還在用手工臺賬;即使有信 息系統(tǒng),不同分公司用的系統(tǒng)也可能不同。大家都在跟華為做 生意,但如果不花個一兩周時間,把那幾十張Excel表格匯總 到一起,還真不知道跟華為做了多少生意。
跟供應商花多少錢都是這樣,交付、質量等績效指標就 更不用提了。作為解決方案,該企業(yè)不斷推動信息化,前兩年 再次見到他們的時候,已經有了公司統(tǒng)一的ERP,至少是構建 了信息化的統(tǒng)一平臺。
2 供應商管理的五步流程
接下來再談流程,亦即圖中的五步流程。這五步流程看 上去挺復雜,其實只做了兩件事:前三步是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做生意,就如生了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后兩步是把它們管 好,讓其績效更上層樓,就如孩子的后天管教和培養(yǎng)。
讓我們在品類管理的框架下,來闡述這五步流程。也就 是說,針對具體的采購品類,我們如何對現(xiàn)有供應商分門別類 地區(qū)別對待;評估、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制定合格清單;管理 好整體績效,并把關鍵供應商集成到新品開發(fā)和量產階段,進 一步降低成本、改善績效。
五步流程從供應商分類開始。說是分類,其實是分類分 級:包材和芯片是兩個不同的門類,相應的供應商也沒有可比 性;對于一個具體的采購門類,有些供應商是我們的優(yōu)先合作 伙伴,有的是淘汰對象,其等級也是不同的,相應的管理措施 也有區(qū)別。
分類可以幫助摸清家底——有多大的采購額、有多少供應 商;供應商太多還是太少;哪些是優(yōu)選供應商,哪些該淘汰 等。分類也有助于區(qū)別對待,精細化管理要求差異化管理。比 如,對戰(zhàn)略供應商和優(yōu)選供應商的管理方法、管理重點各不相 同,就如對孫悟空和沙和尚要區(qū)別對待一樣。供應商分類還有 個目的,就是內部溝通,比如哪些供應商是優(yōu)先合作伙伴,要多 做新生意;哪些是淘汰供應商,不許參加任何新產品的開發(fā)等。
分類的結果是要么供應商太多,要么供應商太少——能干 活兒的太少,不能干活兒的太多。太多需要整合,太少需要開 發(fā),兩者的前提都是得知道供應商的好壞。這就是五步流程的 第二步:供應商評估。供應商評估就是通過分析供應商的歷史 績效(如果已經在跟公司做生意) ,以及其質量、生產和物料 管理體系,判斷其好壞,為下一步的供應商選擇做準備,也作為后續(xù)改進的基準,制定進一步的供應商改進方案。
在供應商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公司的需求,選擇合適的 供應商,成為未來的合作伙伴,制定合格供應商清單,這就是 五步流程的第三步:供應商選擇。
比如包材有幾十個供應商可選,但我們的采購額有限, 養(yǎng)活不了這么多供應商。在分析評估后,決定只選擇其中5個 優(yōu)質供應商。為什么是5個,而不是4個或7個?這要基于采購 品類分析:我們的采購額是每年500萬元,5個供應商每個平 均100萬,我們是大客戶,他們是大供應商,有規(guī)模效益;這 5個供應商中,有的在國內,有的在國外,有的能夠支持新產 品,有的能夠支持老產品,有的質量好價格也不錯,有的價格 低而質量也不錯。也就是說,這5個供應商能夠滿足我們所有 的需求,這就是為什么要選擇5個了。
前三步的產物是合格供應商清單,相當于給供應商收起 了“口子”。對于這個“口子”,設計這樣的合格供應商清 單,公司內部客戶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喜歡,是因為以前 得在30個供應商里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現(xiàn)在只需要從這5個中 間選一個即可,簡單多了;不喜歡,是因為這也限制了選擇的 余地,尤其是在“口子”里的供應商沒法滿足內部客戶的合理 需求時。
比如合格供應商沒法有效支持新產品開發(fā),工程師們就 到處去找新供應商,想方設法找第六、第七、第八個供應商進 來,把供應商的“口子”又給打開了。那采購怎么辦?采購只 能“涼拌”:凡做過采購的都知道,采購與工程師“斗”,被“拍死”是個大概率事件;采購提供的供應商沒法滿足工程師 的合理、正當訴求的時候,被“拍死”就是必然事件了。
采購真正能做、也是應該做的,就是選好供應商還不 夠,還得管理好供應商的績效,讓合格清單上的供應商能夠滿 足內部客戶的需求,讓他們沒有理由去找新供應商。這就是五 步流程的第四步:供應績效管理。
供應績效管理就如考試:考試不一定能讓孩子學好,但 不考試,則孩子注定學不好。作為采購方,制定合適的考核指 標重要,統(tǒng)計績效、定期反饋給供應商也同樣重要。圍繞績效 目標和績效水平,采購可敦促供應商制定改進計劃,以及調整 公司的采購戰(zhàn)略。
俗話說,不能以考代學、以賽代練——考核只能維持供應 商的績效,并稍許提高,但沒法讓供應商績效邁上大臺階。針 對關鍵供應商,需要把它們早期納入設計階段,優(yōu)化設計來降 低設計決定的成本;把他們的流程與公司的對接起來,以降低 交易成本;幫助他們改善生產工藝,以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 五步流程的最后一環(huán):供應商的集成,也是供應商管理的最高 階段。
五步流程的成功實施取決于結構清楚、職責清晰的供應 商管理組織。供應商管理是跨職能、跨階層行為,如果職能 與職能、總部與分部之間分工不清,就沒法形成合力,以制定 統(tǒng)一的供應商戰(zhàn)略、選擇和管理供應商,以及與強勢供應商抗 衡。而統(tǒng)一的信息平臺則為供應商有關的決策和績效管理提供 充分的信息,同時幫助固化供應商管理的流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