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芯片”取代“電子芯片” 或成集成電路新武器

時間:2013-12-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電子產品的芯片運行速度越快,集成度越高,能耗就越大,機體也容易發(fā)熱。以“光子芯片”取代傳統(tǒng)的“電子芯片”未來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電腦速度慢、手機待機時間短、最新的ipad4機體發(fā)熱嚴重。生活中,電子產品的這些問題隨處可見。在“光子回路”取代“集成電路”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解決上述問題。

據了解,傳統(tǒng)微電子技術的特點是依靠集成電子器件提供更高的信息處理速度、存儲密度和片上可集成度等能力,但受到納米尺寸的瓶頸限制,集成電子器件已開始受到制約。與微電子技術發(fā)展并行的另一門高新技術——光電子技術,在實現(xiàn)集成光子回路、互聯(lián)光路、光計算等功能方面顯現(xiàn)出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勢,有可能是取代“集成電路”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柱,該技術的關鍵點是如何在納米尺寸高度集成的芯片上實現(xiàn)人們像操縱電子那樣操控光子。

“硅光子”芯片

表面等離激元(SPPs)是在金屬表面區(qū)域的一種自由電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形成的電磁模,經常被稱為“能夠實現(xiàn)導線傳輸光子”的信息載體,它在發(fā)展新一代光電子集成技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怎樣在納米尺寸的芯片上實現(xiàn)SPPs的“傳輸控制”是該領域的一個國際研究熱點。

袁小聰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SPPs耦合方式,通過一系列亞波長“人”字形微納金屬結構,解決了目前入射光偏振態(tài)嚴重影響SPPs耦合效率以及SPP傳播方向無法精確控制等技術難題,實現(xiàn)了SPPs的可重構定向耦合新機制,該研究成果對微納光子芯片水平的SPPs產生、傳輸、調控、互聯(lián)與探測等應用有重大積極推進作用,為未來發(fā)展SPPs大規(guī)模光電子集成與互聯(lián)技術奠定了基礎。

在談到“光子回路”未來的應用前景時,近年來,如何讓“光子回路”代替“集成電路”成為光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和難點。電子產品的芯片運行速度越快,集成度越高,能耗就越大,機體也容易發(fā)熱。以“光子芯片”取代傳統(tǒng)的“電子芯片”未來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一方面,“光子芯片”對于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由于光子傳播速度遠遠超出電子,也會滿足用戶對于電子產品運行速度、待機時間等方面的需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