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fā)ULED顯示技術 多項指標世界登頂

時間:2015-08-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作為中國平板顯示標準工作組成員,李曉華對世界彩電業(yè)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2014年,我國彩電產量達1.2億多臺,當之無愧地成為彩電大國。但從2002年進入平板技術時代,我國的彩電技術長期處于核心技術依附與產品被動的跟隨局面?!?/p>

8月13日,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在青島發(fā)布權威評測,通過與世界4K高清電視頂級產品同臺對比,中國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ULED顯示技術,在多個主要液晶顯示技術指標實現世界“登頂”。

我國自主研發(fā)ULED顯示技術多項指標世界登頂

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顯示領域頗具實力的研究機構,主要致力于顯示技術的基礎研究創(chuàng)新以及各種跟蹤和研究,曾參與過很多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制定。“這次我們采用了畫質對比的方法,把中韓最高端的產品進行對比檢測,結果出人意料。”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教授李曉華說。與以往專項研究某一種技術不同,這次采用了更直接的量產產品抽樣對比。在品牌上,選擇全球4K超高清電視銷量排名前3的三星、LG、海信入圍比較。為公平起見,產品均是三大品牌在售65英寸最高端產品。

結果顯示,在10項最主要的畫質指標中,ULED的峰值亮度、動態(tài)對比度、色域覆蓋率、功耗等5個指標明顯優(yōu)于三星的SUHD和LG的OLED。黑場亮度、水平、垂直像素數3項指標三者相當。整體看ULED占據明顯優(yōu)勢,而OLED存在明顯的殘影和功耗過大的弊端。

“中國企業(yè)在動態(tài)對比度、色彩、亮度等主要液晶顯示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并領先。在我們十幾年研究中是第一次。”李曉華介紹說,海信的ULED為何能夠實現顯示性能的飛躍?經過深入分析,他們了解到海信雖然不掌握上游屏幕資源,但是海信的技術團隊立足于自身,不斷地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以多分區(qū)的動態(tài)背光控制技術為核心,創(chuàng)新性提出了數?;旌鲜綀D像補償算法以及自適應背光峰值亮度提升技術,從而實現了超高的動態(tài)對比度,提高了顯示畫面的對比度和層次感;同時,通過基于液晶灰階響應模型的多路背光掃描系統(tǒng),優(yōu)化了液晶電視響應速度,增強了顯示流暢度。

作為中國平板顯示標準工作組成員,李曉華對世界彩電業(yè)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2014年,我國彩電產量達1.2億多臺,當之無愧地成為彩電大國。但從2002年進入平板技術時代,我國的彩電技術長期處于核心技術依附與產品被動的跟隨局面。”李曉華說,業(yè)界普遍的認識是,缺乏核心技術就難以擺脫技術依附境況,但這次評測的結果說明并非如此。“在參與評測的品牌中,海信是唯一不掌握上游屏資源的企業(yè),這說明只要企業(yè)努力想辦法,是可以通過自身獨有技術的積累實現超越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y3602.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