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圖看中國資本在美國的投資并購受到怎樣的打壓】一份最新發(fā)布的關于美國并購交易數據追蹤與觀察的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國的并購活動數量幾乎追平以往的紀錄,同時并購交易額達到79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5%。
這份由偉凱律師事務所(White&Case)發(fā)布的報告同時指出,中資對美國科技行業(yè)的并購交易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趨嚴而明顯放緩,2018年上半年,中資赴美并購交易僅22例,按交易額計算,美國入境并購前十名的投資方中并沒有中國。
美國內并購交易額大增
報告稱,美國國內并購量持續(xù)兩年強勁增長,2017年美國并購總體交易額達到自金融危機后的第三高,而與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交易額上升30.5%,至7948億美元。
報告指出,可以看到的的是,目前美國宏觀經濟不利因素增加,如美聯儲最近上調了利率,并暗示打算在今年年底以前再上調兩次,同時,美對和其他大型經濟體開征關稅后,全球貿易戰(zhàn)爆發(fā)的威脅正在加劇,此外,今年美國股市的波動也明顯高于去年。通常在這種背景下,公眾預期美國國內并購業(yè)務會有所降溫,但事實卻并非如此。該報告認為,美國國內并購強勁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于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減稅政策,目前美國公司稅率從35%下調至21%,這提升了企業(yè)利潤空間,并為投資騰出了現金。而將海外收益引回美國的激勵機制也導致了資金進一步的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利息扣除方面的一些限制和減少某些資產稅收收益的影響,對私募股權(PE)和銀行造成了一些沖擊,但稅收改革還是提高了整體商業(yè)信心。對此,報告預計美國下半年的并購市場也將繼續(xù)忙碌。
2018年上半年美國入境并購排名前十的交易。資料來源:偉凱律師事務所
美國增加審查
和美國國內火爆的并購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投資者在美國并購行為的滯緩。
前述報告舉例稱,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建議之下,美國總統(tǒng)下令阻止來自新加坡的博通公司對高通公司的收購,認為這項交易可能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而類似增加的并購審查似乎對海外買家造成驚嚇,在2018年上半年,海外投資者對美并購投資額下跌45%,至1096億美元,對美并購的成交量下跌14.7%,至446宗。
其中,中國對美投資量下跌嚴重。該報告指出,由于CFIUS審查趨嚴,中國企業(yè)對美國TMT(科技、媒體、電信)行業(yè)的并購投資交易額從2016年的116億美元下降到了22.5億美元。
報告稱,目前特朗普政府決定征收10%的鋁關稅和25%的鋼鐵關稅,這增加了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大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風險。而特朗普最近決定對進口汽車進行“232調查”則更將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姿態(tài)和對自由貿易的限制已經對股票市場造成了壓力,美國股市在2018年上半年尤為動蕩,這可能對企業(yè)并購的信心產生影響。
報告顯示,按交易額計算,2018年上半年美國入境并購的前十名投資者分別來自加拿大、瑞士、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荷蘭、意大利以和澳大利亞。
數字化顛覆玩法
報告認為,目前技術及其對所有行業(yè)的顛覆性影響使并購成為剛需。在零售和醫(yī)療保健等行業(yè)中,這種影響最為明顯,因為數字平臺打亂了既定的服務和經銷渠道。
2018年美國并購交易量/交易額行業(yè)排名。資料來源:偉凱律師事務所
在2018年上半年,美國TMT行業(yè)以483筆的交易量繼續(xù)蟬聯榜首。其中知名云計算企業(yè)Salesforce以59億美元購買軟件制造商MuleSoft,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反映了該行業(yè)正在通過并購行為來獲取內容,將現有服務移動至云端,改進技術和操作效率的趨勢。
報告稱,與此同時,TMT行業(yè)繼續(xù)吸引從醫(yī)療、工業(yè)到消費品等一系列行業(yè)投資者的興趣。實際上,隨著數字化進入了市場的各個角落,無論屬于哪種行業(yè),對企業(yè)來說,建立或購買技術能力,以做到與時俱進都是至關重要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美國消費領域并購交易共196項,價值768億美元,這是繼2017年(1428億美元)和2007年(996億美元)上半年后第三高的交易額紀錄。
此外,美國能源、礦業(yè)等領域在2018年上半年共進行了208筆交易,吸引了1449億美元投資。報告認為這源于石油價格的回升刺激了買家對并購業(yè)務的信心,如果有利條件延續(xù)下去,交易活動將繼續(xù)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