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海峽兩岸圖書出版交易會(下稱海峽圖交會)歷時4天已經落下帷幕,首次設立的數字出版展區(qū)內成為了備受各方關注的展會熱點,包括覽潮攝影微博、手機動漫等的新媒體更是成為了與會者矚目的焦點。出版展區(qū)共設展位120個,兩岸25家數字出版相關機構參展,集中展示了有關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文學、手機動漫、微博手機報、攝影微博平臺、網絡游戲、數字音樂等新型出版業(yè)態(tài)項目,給人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數字化體驗,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民眾前來參觀體驗,成為了整個展會人流量最大的展區(qū)之一。
在海峽圖交會上,最襲人眼球的就是數字出版區(qū)——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無論是電子圖書,還是數字報紙,新技術與網絡的融合成為了當代最熱門的話題。在新形勢、新技術下,傳統(tǒng)的媒體無疑成為了受沖擊最大的行業(yè)。圖書、報紙等紙質媒體的市場正在慢慢被排擠。圖書印刷形勢不容樂觀。
縱觀我國印刷行業(yè)的發(fā)展,紙質媒體無疑是統(tǒng)治中國文化傳播的最久的媒體。在20年前隨著電視機的出現,曾經有很大的聲音質疑紙質媒體的發(fā)展,認為報紙,圖書將慢慢的推出市場,但事實卻是紙質媒體仍舊統(tǒng)治著整個文化市場。但是在今天,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的出現迅速的占據了書刊等紙質媒體的市場。
首先國外眾多報紙企業(yè)紛紛推出紙質途徑,轉攻網絡和電子書途徑。
《美國印刷者》(《AmericanPrinter》)雜志的主編凱瑟琳·歐·布萊恩在雜志網站上宣布:“《美國印刷者》雜志已經出版了它的最后一期,2010年9月份開始不會再出版了,Penton作為總公司和我們共同度過了收益率低下的幾個月,但由于始終找不到利潤點,公司還是決定停止《美國印刷者》的出版。”這本在印刷行業(yè)頗有影響力的雜志走到了發(fā)展的盡頭。
3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西雅圖郵報》圖片編輯約翰迪克森與工作人員克麗絲貝林格擁抱。具有146年歷史的美國《西雅圖郵報》17日在出版最后一期報紙后將轉變成完全的電子報紙,這將是首個徹底脫離紙媒的大型美國報紙。盡管《西雅圖郵報》仍將以電子報紙的形式存在于當地報紙市場,但其內容很可能大幅縮減,與博客和其他新聞媒體的鏈接將成為主要消息來源。
眾多報紙紙質版的停印也顯示出了報紙這一傳統(tǒng)媒介的末路,市場研究公司IBISWorld公布了一份調研報告將報紙出版列為了瀕危行業(yè),有待轉型發(fā)展。而中國的報紙市場,在2011年的銷售收入相比去年有所提升,但考慮到報業(yè)近兩年的萎縮,更像是報復性反彈。紙質報紙的下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再者,圖書市場隨著電紙書的發(fā)展統(tǒng)治地位也是岌岌可危。
教材一直是紙質圖書的不可撼動的市場,但隨著電子書的出現,在教材上面紙質圖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上海電信推出的電子書包2010年11月經歷了虹口區(qū)小規(guī)模試點之后,目前它同樣得到了閔行區(qū)閔行中學廣大師生、家長的歡迎。最近,電子書包項目又傳來好消息,電子書包在虹口區(qū)內將新增試點學校30所,且將步入金山區(qū)各學校的課堂,預計覆蓋人數新增3000人。
在申城,越來越多的莘莘學子可以體驗電子書包帶來的全新學習生活。
寧波三中已啟動“電子書包”試點準備工作,計劃下月正式使用,而此前寧波鎮(zhèn)海區(qū)中心學校、駱駝中心學校、駱駝中學和蛟川中心學校等4所學校的6個實驗班,已在全市率先試用了“電子書包”。
電子書已經成為了紙質圖書最重要的競爭對手,隨著電子書的興起在紙質圖書在教材方面的壟斷已經消失,更多的市場已經被電子書所占據。
網絡和電子書只是新媒體最直接的兩個表現。、手機動漫、微博手機報等等媒體的出現更是強烈的沖擊著傳統(tǒng)媒體的市場。在今年年初出版總署已經部署了出版社轉制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眾多的出版社實現了轉制。而在未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成了主要的發(fā)展基調。
紙質媒體會嚴重的縮水,這是事實。但還沒有到退出歷史的舞臺的地步。傳統(tǒng)的媒體仍有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不能悲觀的看待紙質的發(fā)展,與新媒體互利互助成為了,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共贏的局面。